
天德宮沿革
飛天大聖乃系保生大帝的高徒張聖者,相傳安溪大坪村人原為同安縣主簿,後棄官從醫,之後聖者跟隨吳夲行醫,學會三五飛步之術,並授得斬妖伏魔之法。
宋明道二年(西元一O三三年),漳泉一帶發生瘧疾,屍魔王趁機煽禍,瘟疫四起,百姓飢饉,餓殍載道。吳夲併偕同聖者舟米濟民,施法除魔,百姓活著不可計數。後來聖者在青礁附近的石囷社和雍厝社聖地化身。當地百姓感其功德,由解元李森舍地,進士林淑庵建立寺廟供奉,即現今之「玉真法院」。
據傳當時要塑造聖者神像,時窘於沒有真象可鑑,一日,忽然井裡(殿前水井)浮出一段香木,聖者法像顯於雲頭,匠人便據雲中,肖像雕塑一尊體現飛天大聖聰明正直,疾步如飛的神像。
這尊神像供奉在玉真法院,背靠鎮殿龍浮雕圖,兩手互疊腹部,面部黝黑,目光炯炯。現在法院前有一口井,這是當年香木浮於井裡,法像見於雲頭的浮木之井。法院正殿刻有(井裡雲頭)四個字,石柱上雕刻這樣一副對聯(玉旨勒飛天行化慈祥舍法界,真人領大聖保佑黎明顥法院)聯中崁入以(玉真)院名及飛天大聖法號。院建立於宋代,玉真法院和飛天大聖,乃是宋代皇帝勅賜的封號。
A Bit About Me
本宮座落於南萬華一帶,日據時代屬加蚋西門町,區內又劃分為後庄仔、八張犁、客仔厝、堀仔頭、港仔尾和下庄仔六個角頭(後客仔厝和堀仔頭合而為一個角頭)。
宮內主神-飛天大聖,實為五角頭之公佛,先前採各角頭輪流奉祀方式,香火綿延,至今已有數百餘年。代代相傳有一言說,清朝中葉時期,有張姓等數人,欲險渡嚴峻黑水溝(現今台灣海峽)來台,遂奉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玉真法院之飛天大聖、青礁慈濟宮之保生大帝、霞城城隍廟之霞海城隍爺及虎爺公,隨船護佑。平安抵台後,定居台北加蚋庄。 其中飛天大聖神尊,由民眾輪流請至自宅家中祀奉,加蚋人尊稱祂為聖者公,以彰顯其靈感事跡,屢屢應驗,具神通廣大之意;人人口耳相傳其神威,後以老祖稱呼,予崇高之敬重。

本宮奉祀之飛天大聖,自清朝中葉渡海來台至今,為在台最原始歷史最久遠之神尊,信眾稱之老祖。老祖駐駕以後,威靈有感,顯應十方,已遞嬗數百年,乃居民重要的寄託,日據時代期間,幾經倡議建廟,因居民爭相獻地,後因無法取得共識而延滯。直到光復後,長期有感神尊每年輪祀,無固定之場所,居民平日祭拜不便,遂於民國五十七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,飛天大聖金身固定安奉至第七任乩身徐進宜先生住宅處,並開始設壇救人濟世,奉老祖神諭,命名天德宮。
此後,神威益顯,施藥救人,奇蹟頻傳,聖名遠播,遐爾稱頌。民國六十八年,由徐進宜先生與委員之子許健雄先生等人發起建廟事宜,前主任委員許江富先生亦承遵父親許宗先生之遺願,協助建廟。在全庄信徒熱烈響應下,於民國六十九年擇日拆除徐進宜先生住宅處,改建廟宇;隔年歲次辛酉年十月二十六日完成入廟安座儀式,同時籌組管理委員會。
老祖神詣之第七任乩身徐進宜先生.擔任神職逾一甲子,他表示飛天大聖曾諭示:要在此宣化濟世如一斗黑麻般之不可勝數。爾後,見受惠的眾多信徒,足證此言不虛。
老祖來台濟世渡化已數百年,從早期的居無定所之角頭輪流奉祀,至今安奉於廟堂之中,萬年香火。歷年來領受神恩之信眾盈千累萬,神蹟顯化,不可思議,廣為人傳。每年農曆九月初一日欣逢老祖聖誕,例年舉行祝壽慶典,熱鬧非凡,各地善男信女十方大德前來祝壽,酬神還願祈求平安者眾,熱鬧非凡,香火傳承虔誠至極。